新聞來源:http://www.djwk.com.cn/newShow.asp?art_id=108
回望即將過去的一年,無論是藥價改革、招標制度改革還是支付制度改革;無論是醫藥巨頭跑馬圈地抑或光速發展的生物醫藥;甚至是醫藥板塊在股市萬綠叢中的那抹鮮紅,都是醫藥行業奮力廝殺向前“沖”的印跡。不管能否“突”出千纏百繞的藩籬,至少在2010即將劃上句號的時刻,我們并非一無所獲。 在經歷了去年方案剛剛公布時最初的激情之后,醫改變得躑躅難行,人們不再寄望2010年忽然會有石破天驚的滔天之舉———畢竟,醫改之難,難于上青天,于中國是,于全球亦然。 然而,回望即將過去的一年,無論是藥價改革、招標制度改革還是支付制度改革;無論是醫藥巨頭跑馬圈地抑或光速發展的生物醫藥;甚至是醫藥板塊在股市萬綠叢中的那抹鮮紅,都是醫藥行業奮力廝殺向前“沖”的印跡。
不管能否“突”出千纏百繞的藩籬,至少在2010即將劃上句號的時刻,我們并非一無所獲。 天價藥利益鏈條曝光 發改委大開“殺戒”
關鍵詞 天價蘆筍片 出廠價成本調查 基本藥物降價 2010年5月,湖南湘雅,一盒小小的癌癥輔助治療藥物———蘆筍片所掀起的余波,其給力程度,超出業界預期。 這一天價藥事件,不僅直接促使國家發改委對外資原研藥、國產單獨定價藥和基本藥動刀,還對醫藥流通規劃、公立醫院改革、醫藥支付制度改革等醫改后續政策走向產生了實質影響。 蘆筍片的出廠價只有15.5元,但在經過藥品總代理商、醫藥分銷商、配送公司、醫院、醫生等一系列或明或暗的加價后,最終被湘雅二醫院以213元的高價賣給了正在飽受癌癥折磨,精神和經濟負擔重重的患者。 上述加價利益鏈條中,所創造出來的高達1300%的天價利潤,經媒體披露后,引起了全社會廣泛關注。 作為湖南省醫保乙類報銷用藥,當地物價部門和醫保報銷部門在制定和審核蘆筍片定價過程中,理應起到“把關人”的作用,但這兩道過濾網最終形同虛設,導致指導價高達136元。 由于蘆筍片天價利益鏈條曝光后,緊接著又爆出多種藥品在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公布前后悄然漲價,既往藥品定價中所暴露出來的制度漏洞,讓發改委和物價局壓力倍增,并直接促成了規?涨暗乃幤烦鰪S價成本調查。
一位接近天價蘆筍片事件的業內人士當時向記者表示,多年來,國家發改委和物價部門開展的藥品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調查,通常都是讓企業自行上報,而企業出于市場競爭的考慮,通常又不情愿上報真實數據,這就使得藥價調查一直處在“貓捉老鼠”的狀態。 為摸清藥品的真實出廠價,國家發改委藥品價格評審中心于今年7月1日,開始通過實地查閱財務賬目和原始銷售憑證等方式,直接獲取藥品實際出廠價格及生產企業財務經營狀況等基礎信息。900多家藥品生產企業因此被調查。 在藥品降價“大棒”隨時可能落下的情況下,國內一些藥企因擔心遭“連坐”,開始通過各種渠道一次又一次地“上書”,但最終還是未能阻止國家發改委對藥品價格開刀。 自2010年12月12日起,17大類單獨定價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被平均下調19%,其中享受了10多年超國民待遇的外資和合資原研高價藥,也未能幸免,最終被取消了“特權”。 截至目前,降價的陰影還未真正散去,旨在加強藥價管控的新版《藥品價格管理辦法》隨時有可能出臺,雖然近日來自國家發改委的初步統計稱,基本藥物價格已經下降30%,但有消息指,新一輪針對國產基本藥物的降價令已經在醞釀當中,降價幅度或達40%。
醫藥商業“改嫁”商務部 流通發展規劃呼之欲出 關鍵詞 提集中度 壓縮中間環節 天價藥事件的曝光,無疑讓商務部大力整肅醫藥流通中間環節有了更多的底氣。 自2009年8月,國務院做出由商務部負責藥品流通行業管理工作的決定后,商務部官員開始頻繁出現在醫藥行業的各大論壇,傾聽業界意見并詳解商務部接管思路。 受命于新醫改推行之初,商務部的任務很明確,即要配合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對流通環節的整肅。但由于“新官上任”,剛開始接收醫藥流通業的商業部,一開始將自己包裝成了該行業的利益代言人。不過,隨著湘雅二院蘆筍片事件的曝光,以及今年6月,中編辦發文最終明確了商務部主管藥品流通行業的職能,商務部整肅醫藥流通中間環節的角色輪廓逐漸明晰。 2010年6月,商務部市場秩序司溫再興正式向外透露了《全國醫藥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下稱“十二五”流通行業規劃)的框架,規;、集約化、促進藥品流通企業的整合成為框架的關鍵詞。 自此,一個更具宏觀視野全盤式規劃開始切入醫藥商業領域,商務部的官員開始習慣用美國醫藥分銷的集中度來凸顯國內醫藥流通業的“多、小、散、亂”。但凡有國家商務部官員到會的醫藥論壇,也變得更加一座難求。 按照分工,商務部管宏觀,主要負責制定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行業標準和有關政策,配合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提高行業組織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 依照商務部的“十二五”醫藥流通規劃草案,規劃的思路將以優化結構、轉變方式、提高效率、規范秩序為著力點,鼓勵兼并重組,做大做強,逐步提高行業集中度!笆濉逼陂g,國家將支持醫藥行業打造過百億、甚至過千億的商業企業。藥品零售企業則被要求積極開拓連鎖業務,發揮規模效應,連鎖藥店的占比被要求從目前的三分之一提升至達到三分之二。 改革“多、小、散、亂”的局面無疑是行業龍頭們的共同呼聲,但中小流通企業的日子卻從此變得坐立不安。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的統計表明,中國藥品批發企業數量過多,行業集中度仍然較低。中國藥品批發企業數量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只有491家,約占全國藥品批發企業總數的3.7%;超過1.2萬家各類小型商業公司瓜分不足15%的市場份額。 一旦按照規劃的要求整肅,將會有一大批中小企業因此失去繼續目前賴以生存的環境。 雖然,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一直在呼吁,改革“多、小、散、亂”的藥品流通現狀,需要靠市場的力量去推動。但照目前的情形看,政府已經抓住了主導權。
兼并重組刮強熱風暴 商業寡頭時代來臨
關鍵詞 并購 整合 三強變更 在新婆家商務部的主政下,醫藥商業掀起了鯨魚吃大魚、大魚吃小魚的行業整合風暴。
國藥、新上藥、九州通以及從今年開始發力的華潤都在為躋身千億級的醫藥商業寡頭俱樂部而加速跑馬圈地。 2010年,國藥集團為進一步優化全國醫藥分銷網絡,先后與江西、湖北、重慶等多個省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與南京、黑龍江等地的多個藥企簽署了投資合作協議。 資源重新整合后的新上藥集團,則索性成立了醫藥分銷控股公司,除完成了在華東地區六省一市的網絡建設外,還先后成功將觸角伸向了華南和北京市場。今年4月,新上藥旗下的上海醫藥股份出資1.4億,成功控股了廣州第三大醫藥公司--廣州中山醫醫藥有限公司。同年11月,新上藥還為控股北京中信醫藥,創造了本年度最大的醫藥商業并購案。近期已成功實現醫藥資產整體上市的目標的新上藥,為千億夢想,已經啟動了2011年赴港上市計劃。 同時,國內最大的民營醫藥商業巨頭九州通2010年也大闊步進行了圈地,并實現了A股主板上市。 此外,2010年,曾痛失上海醫藥主導權的華潤這一夢龍亦開始蘇醒。今年4月,終將優良資產北京醫藥集團攬入懷中,自此華潤北藥集團這一巨無霸誕生。目前華潤已經將華潤北藥集團旗下的北醫股份列為華潤醫藥商業資產的整合平臺,在短短三個季度的時間內,北醫股份迅速完成了11個省市、18個優質企業的兼并重組案。動作之迅速令業界注目。 依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公布的2009年中國醫藥商業百強數據,并集合2010年各大醫藥商業巨頭的兼并重組動作,即將于明年公布的2010版中國醫藥商業百強榜或將一改過去幾年國藥、新上藥、九州通分列前三的格局。隨著華潤的強勢崛起,其旗下的北醫股份和華源醫藥的銷售總額有可能超過新上藥,而九州通則可能將無緣三強! 公立醫院改革走向深水區 民營醫院終獲“正名” 關鍵詞 管辦分開鼓勵民資辦醫 七項重點任務敲定 2010年公立醫院改革終于有所動作。從上看,可謂政策頻出,從下看,則競相試點。而最大的突破則出現在年底。1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全文轉發了國家發改委、衛生部、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簽發的《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民營醫院終獲“正名”,被視為將對公立醫院改革形成倒逼效應。 2月23日,發改委、衛生部等五部委對外公布了《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同時宣布了16個入選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的城市名單。不過,由于《指導意見》未明確財政補助是中央出還是地方出,這一關鍵點的政策留白,一度讓試點城市找不著方向。 4月6日,公立醫院改革被正式列為2010年度醫改工作的重點,并下發相關通知。 總體而言,2010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開局良好,16個國家聯系試點城市中,北京、洛陽市對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鎮江、濰坊、深圳市對法人治理機制,鞍山、蕪湖、馬鞍山市對補償機制,深圳、寶雞市對上下聯動機制,昆明市對多元化辦醫體制,都進行了建設性的改革探索。 雖然各地試點模式迥異,但還出現了一批諸如陜西子長醫改、廣東高州醫改等被衛生部肯定的地方公立醫院醫改模式。 2010年,廣東除了在深圳市進行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外,還在東莞、珠海等市展開了省級試點。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的公立醫院改革開始觸及核心!肮苻k分開”、“推進以支付制度改革結合補償機制為切入點來解決醫藥分開”,以及新近出臺的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等政策出臺則是改革觸及核心的標志。 目前,雖然包括優化公立醫院結構布局在內的七項改革的重點已經敲定,但作為新醫改最難啃的“骨頭”,公立醫院改革究竟如何演繹還看2010年新政如何落實。
支付制度改革試點穩步推進 總額預付發威
關鍵詞 按病種付費 按人頭付費 總額預付 隨著2010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推行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總額預付等支付方式。選擇50種左右疾病開展按病種付費試點”成為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的醫改工作要點。 而就在當月,上海市醫保局決定在已經開展的醫?傤~預付的基礎上,提高三級醫院對其醫保額度超支部分的自付比例,由原來的三成提高到四成;與此相對應,醫;饘@一塊的補償比例,亦由七成下降到六成。 這一總額預付的效果,相當給力。一位上海當地藥企的負責人,在多個公開場合稱,總額預付的試點,“嚴重抑制了上海醫保藥和自費藥的需求”。 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就此表示,此舉就是要通過醫保支付的倒逼機制,遏制醫療機構過度檢查和不合理大處方! 〈饲,作為買方的醫保管理部門的強議價能力還普遍不強。上海市醫保局的議價能力之所以能顯著提高,其玄機在于通過支付制度改革,將醫療機構由醫藥費用上漲的主要受益者轉變成了超支費用的主要承擔者。 在以藥養醫的體制下,醫療機構藥品經營利益最大化的實現方式就是擴大藥品銷售,但在總額預付之后,轉向了控制藥品使用。 事實上,2010年,在廣東湛江,總額預付亦在爭議中繼續試點,湛江市借人保健康的手推行總額預付,參保群眾人均住院費用已經連年下降,近三年降幅達60%。 由于公立醫院改革的核心———“醫藥分開”必須建立在全民醫保、醫保支付占大頭、付費方式由按項目付費轉變到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及總額預付的基礎上,因此支付制度改革就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基本藥物細則年底魚貫而出60%覆蓋目標仍落空
關鍵詞 采購機制 補償機制 兜底措施 臨近歲末,一直難以推廣的基本藥物制度,終于迎來了重大利好。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正式印發了兩個《意見》,以規范公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基本藥物的采購,以及明確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補償,被視為基本藥物的重大改革措施。 2010年多個調研結果顯示,制約基藥制度實施的難點就在于基層醫療機構實施零差率和定位轉變后的補償問題。隨著這些難題的解決,自然將為基本藥物制度進一步深入實施保駕護航。 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介紹,《補償機制》不僅落實了政府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現有的專項補助;調整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收費和醫保支付政策,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現有的掛號、診查、一般治療費和藥事服務成本合并為一般診療費;還明確了兜底措施,即對落實政府專項補助和調整服務收費,基層醫療機構收入仍然不足以彌補支出的差額部分,由政府在年度預算里給予足額安排,先預撥后結算,并建立起穩定的補償渠道和長效機制。
不過,基本藥物制度能否推廣成功,最終要看使用范圍是否夠廣。而目前似乎仍舊未實現去年提出的“今年要在60%的政府舉辦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并實施零差率銷售的目標”。12月底,五部委在接受人大常委詢問時,只表示,“全國有50%以上的政府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
畫就“棋盤”棋手歸位 生物醫藥正待博弈 關鍵詞 產業振興規劃40000億 持續“加息” 今年,國務院把生物醫藥列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2010-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振興規劃》將為行業帶來發展機會。生物醫藥863計劃、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政策以及各地生物醫藥扶持政策,火力十足重新鍛造生物藥產業鏈。 以疫苗市場為代表的國內生物醫藥迅猛發展,全球生物醫藥研發外包市場總值達到360億美元,燒起中國生物藥領域另外一把火。2009生物醫藥產業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萬億元,2010年數據未出,卻在醫藥領域成為翹楚子行業。 國內并購整合中外企業動作頻頻:年中哈藥集團5000萬美元收購輝瑞中國境內豬疫苗業務;11月,奈科明以2.1億美元收購了廣東天普;國藥集團加快中生生物制藥平臺整合…… 城頭變幻大王旗,均為生物制藥誘人前景而來: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將達到40000億元的規模(2009年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為10382億元)。目前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和生物產業園區如雨后春筍,已突破22個。 “十二五”真的是生物制藥的春天?在歐美國家,生物醫藥毛利潤有的可高達70%以上。盡管中國生物技術PCT專利世界排名第六,然而中國生物制藥的低層次產品居多和科技研發與制藥列強比較的不足,很難確定2011年之后這是一場豪門盛宴。 臨近年末,國務院又給出行業利好持續“加息”:《關于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明確研發防治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基因工程藥物和抗體藥物,加大傳染病新型疫苗研發力度。
“腰斬”曲美藥物不良反應警鐘長鳴 關鍵詞 西布曲明 文迪雅 撤市 2010年,葛蘭素史克(GSK )和雅培兩款藥物撤市或銷售限制火殃“太極”———此兩款藥物仿制者太極集團受到雙重重創。 10月30日,SFDA發布通知停止西布曲明制劑和原料藥在我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已上市銷售藥品由生產企業召回銷毀。太極集團在全國召回曲美,暢銷十年的曲美被“腰斬”。 曲美為雅培減肥藥諾美婷仿制藥,上市后逐步取代諾美婷成為國內最暢銷減肥藥,歷年銷量均超億元。
西布曲明退市,讓國內30億減肥藥將面臨重新分配市場份額:曲美膠囊在2009年銷售8.97億元。停止銷售曲美將影響太極2010年銷售收入近4000萬元!
此前,GSK公司治療糖尿病藥物文迪雅(羅格列酮)由于存在引發心血管疾病風險,在歐美被禁止銷售或在使用上受限。目前該公司停止該藥在中國推廣,SFDA也已對該藥安全性開展分析。
GSK國內首批文迪雅2001年3月正式推向中國市場銷售。自2007年文迪雅被披露具有風險信息后,銷量直滑三分之二:其相關產品在2010年上半年總銷售額3.21億英鎊,同比下降了28%。預期下半年其相關產品全球銷售額將在1億至1.5億英鎊左右。
文迪雅撤市殃及太極集團和恒瑞藥業等藥企。目前有羅格列酮批文的生產廠家有10多個,太極集團的羅格列酮鈉銷售額突破億元,是毛利潤的主要貢獻者。 太極連續兩款藥物出現問題引發眾怒。據悉除了目前統計在案的298例西布曲明相關不良反應的消費者外,消費者中已掀起向太極集團索賠的浪潮。
此外,每次中國SFDA宣布藥品撤市或不良反應消息,均是跟隨美國FDA或歐盟相關部門,中國自己的藥物不良反應監測水平如何提升,是值得藥監部門深思的問題。
完美收官讓醫藥板塊飛
關鍵詞領跑 上市 1.3萬億
中國股市2010乏善可陳,但醫藥板塊卻交出一份精彩答卷完美收官。
2010年醫藥板塊總市值突破1.3萬億,在各板塊中名列第5。從相對于A股的醫藥板塊溢價率水平看,今年已達到155%,遠高于歷年平均值50%。專家預測,2011年醫藥板塊利潤仍望保持25%-30%的增長。 截至12月末醫藥行業指數年線漲幅高達27%,成為本年度表現最好的行業指數之一。
行業業績增長、市場和國家醫改政策支持均可以支撐醫藥板塊高估值。但有些個股估值已接近60倍,風險加大。但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 D P仍低于5%,防御性較強的醫藥行業發展將在快車道中繼續疾行。
無論是制藥工業,還是醫藥商業,都更倚重股市帶來的融資和擴張渠道。處方藥、中藥、藥妝、生物制藥等進入新一輪發展期。 在證券市場,不僅板塊優勢明顯,一些個股也強勁爆發。除了IPO達到148元天價的明星股海普瑞,流通領域國藥、華潤、上藥、九州通四大家族格局已經形成。8月成功上市的民營公司九州通募集資金凈額約19億元借資本之力正式叫板以國藥、上藥為代表的國企軍團;而國藥、上藥、華潤則在境外融資和上市公司整合上角力。國資委、發改委已原則同意上藥發行H股境外上市。 充裕的社會資本、外企加大的投資力度、部分上市公司并購動能十足。這足夠讓各路醫藥板塊諸侯聽到彼此子彈在飛的聲音。
|